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 | 首页新闻

【绿色智慧专栏】智慧建筑,给你“稳稳的幸福”

来源:全国智标委 发布时间:2019-02-15 浏览次数:1869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浪潮下,智慧建筑的建设登上时代舞台,迎来绝佳的发展时机。智慧建筑告别了冰冷单调的钢筋水泥,不再是信息系统的堆砌和集成,而是具备感知、交互、自我适应、自我进化具有人体特征和智慧特质的“生命体”。它将通过灵敏的感知设备和智慧的云端大脑将“人、建筑物与环境”融为一体,变成绿色、智能、安全的生命体,全方位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体验。


智慧建筑的“前世今生”


“智慧建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按照建筑智慧化程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建筑阶段、智能建筑阶段、智慧建筑阶段。


1)“传统建筑”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自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和它结下“情缘”,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和它密不可分。它更侧重于物理系统及设计艺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2)“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配备各种信息化系统,如安保系统、消防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统称:5A系统)。我国第一座大型“智能建筑”是北京发展大厦,它于1989年建成,是一座中日合资的现代化大楼。


201708290831419077.jpg


3)“智慧建筑”的定义由技术转向用户体验和绿色环保方面,通过各种嵌入式传感器、建筑信息模型和技术创新,以人的感受和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提高建筑的整体智慧和“自适应”能力。新时代的智慧建筑将成为一个具有感知和不断进化的“生命体”,一个会思考的智慧大脑,一个人机物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


智慧建筑的“幸福驱动”


过去我们说一个建筑是伟大的,更关注的是它的艺术设计、风格及设计本身背后的内涵。而现在,本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初心、对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视,我们对建筑的要求会更高一点,称为“内外兼修”。 


1)技术创新


在智慧建筑的发展历史中,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驱动力的角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智慧建筑的绿色化建设、智慧化运营、个性化定制等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将成为智慧建筑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智慧建筑全面感知的重要支撑。


176652.jpeg


2)经济发展


目前,我们正处在伟大创新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得到低成本的普及,未来的体验经济中,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等技术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信息世界的感知能力、交互方式及体验水平。同时,这些技术也将为智慧建筑提供海量的数据,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大数据智慧化水平。


3)用户体验需求


用户的体验是智慧建筑的核心。智慧建筑将通过更加合理、更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比如更好的暖通空调和照明体验、更好的办公环境、更高的卫生水平、更便捷可用的健康设计和服务、更完善的安保设施等等。总体来说,能够智能适应变化的场景,支持人与建筑的互动与感受,为用户使用过程提供便捷性和舒适性的美妙体验,大幅度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


20121009082149894.jpg


4)新时代下对建筑产业的要求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发展主旋律,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物耗能占总耗能的50%以上。作为一个巨大的能量消费体,传统建筑造成的能量浪费惊人。智慧建筑能通过高水平的综合控制能力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综合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手段,实现大幅缩减碳排放的效果。因此,发展智慧建筑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建筑的“幸福人生”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趋势。


畅想下未来的理想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位,他们的灯也需要去学习颜色、光强度、光温度等,根据每一个员工这一周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整;每台电脑在自己对应的员工到达电梯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启动机器;每一个椅子都可以根据员工的情况,比如之前受过背部伤病的情况进行椅部的调整,因为它知道使用者的偏好并做出个性化反应。


迈向智慧生活是大势所趋,IOT、AI等新技术已经走出象牙塔,走入各行各业,走进我们的生活中。除了IQ(技能)外,还要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EQ(情感)。IQ和EQ有机结合,才是智慧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的幸福生活。



重要通知

微信截图_20190214154915.png

为规范智慧建筑的建设要求,为有关单位提供标准化理论指导,现面向应用行业及相关单位征集参编单位,欢迎行业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征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31日。


联 系 人:樊静静

联系方式:15801401236

邮    箱:fanjingjing@icfw.com.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导则参编申请表及管理办法



【返回】
Copyright © 城市通卡网京ICP备:09038623号-6  "城市通卡网,全新平台传播通卡,引领未来"  技术支持:东云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