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 | 首页新闻

后支付时代的场景争夺战

来源:中国信用卡网 发布时间:2018-12-05 浏览次数:1799

2018年可以看作是我国支付行业进入后支付时代的元年,这一年,网联平台正式投入运营,支付机构直连银行全面切换,支付机构备付金基本实现100%集中存管,支付牌照的兼并收购相继发生,支付机构盈利能力和业务空间被大幅挤占。因此,部分支付机构迅速调整业务逻辑,借助支付功能融入消费场景获取批量场景客户,进而通过场景客户的深耕经营实现收益,逐步走出一条“深入场景、经营客户、衍生获利”的经营之道。面对支付机构对场景的争夺,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在不断优化自身支付产品体验的基础上,及时转变经营思路,积极深入消费场景,参与这场场景争夺战。

支付行业转型发展成必然

刚刚过去的天猫“双十一”狂欢节,最终交易额锁定在2135亿元,再次刷新了单日成交额记录。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也是我国支付业务的发展史。早期电子商务的崛起,催生了在线支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增长以及对线下场景的渗透,移动支付技术迅速成熟并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消费升级的助推,我国支付行业突飞猛进,在大幅提升消费者支付便捷度的同时,也加速推动着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扫码支付曾一度被称为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近两年来,市场对于支付的讨论热度似乎趋于平静,一是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占据支付市场绝对的领先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商业银行在部分地区和领域仍未放弃对支付入口的抢夺,但若想收回失地,也是困难重重。二是支付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支付机构备付金100%集中交存的背景下,支付业务本身带来的效益大打折扣,“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支付行业迈过了野蛮生长的上半场,迎来了后支付时代的下半场,进入强监管下的规范发展阶段,粗放式的发展成为历史,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场景争夺成为后支付时代的鲜明特点

从现金支付、刷卡支付到移动支付,随着支付技术的更新换代,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迭代演变。从目前看,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支付方式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益普索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8.9亿人,在全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92.4%。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约92%的份额,“双寡头”竞争格局成为市场基本模式。与此同时,指纹、人脸、声波等生物支付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引发市场对无感支付的无限遐想。2018年8月15日,支付宝宣布刷脸支付具备商业化能力,未来一年将向各种商业场景普及刷脸支付解决方案。此外,支付宝车牌无感支付在河南上线,微信车牌无感支付在山东上线,与ETC不停车收费项目相比,无感支付更便捷,且无需加装任何车载设备。2018年天猫“双十一”通过指纹、刷脸完成支付的比例达到60.3%,相当于每10笔支付就有6笔是通过指纹、人脸等支付完成。指纹和人脸识别极大地缩短了支付时间,逐渐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生物支付或将成为后支付时代的主要交易方式。

支付作为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除了作为单纯的工具,还具有拓展领域布局和获取海量用户数据的功能。后支付时代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支付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支付本身,而是更聚焦通过深度融入场景之后的附加收益。在“96费改”和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单纯的支付业务所带来的手续费收入已经无法支撑其正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转型发展成为必然,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急需寻找到一条持续创造利润的道路。场景支付以其丰富的衍生遐想,成为后支付时代的主战场。通过快捷支付迅速切入并占领特定消费场景,进而深耕场景客户,实现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广告收入等附加收入,成为支付机构谋求转型发展的主流方向。后支付时代,拓展支付业务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改变,变成了抢占消费场景、深耕场景客户的敲门砖,因而,对支付场景的争夺成为后支付时代的主战场。

商业银行加大场景布局力度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对支付业务在战略上不够重视,对客户的需求响应不及时,在场景融入程度、用户黏性和创新应用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场景与大众消费紧密关联,占领了支付场景就拥有了海量的黏性数据。具有高频和刚需支付特征的公共交通、商超、共享单车、餐饮外卖、园区、校园等场景成为支付机构争抢的重点。为提高客户黏性,部分商业银行积极转换思维方式,从客户支付场景入手,精准定位消费客群,并结合特定场景,打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支付平台及优惠方案,实现了获客、支付、优惠的一体化,不断满足客户在支付过程中产生的场景需求,并进一步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最大程度释放客户效能。如中国银行在2018年重点推出了“智慧出行”活动,客户通过中国银行信用卡闪付,便可享受“一元乘地铁,一分乘公交”优惠。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也纷纷联手各大支付场景机构推出联名信用卡等产品,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场景+金融”的消费新体验。

针对C端消费客户,商业银行进一步丰富支付产品体系,围绕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支付内涵、延伸支付外延,推出集支付、优惠、信贷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银行针对租房场景推出了“建融家园”综合服务平台,为租客提供搜索房源、预约看房、租金股价、在线签约、在线缴费、金融产品等服务;为房东提供发布房源、委托中介、房产管理等服务。中国银行深耕汽车消费场景,通过提供全量客户服务、全系品牌合作、全新服务体验的“支付+授信”的汽车金融服务,年服务优质客户接近80万户,汽车分期业务放款接近3000亿元,成为消费者首选的汽车金融服务银行。

对于B端商户而言,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充当其背后的支付网关,而是努力完善自身的支付系统,积极深入供应链条,逐步形成“以支付为标配,以供应链金融为主导”的业务拓展模式,不仅为商户提供充分的产品对接和全面的服务,更基于商户的支付记录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等授信产品,并积极配合场景商户做好各类营销活动。

(本文作者就职于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

【返回】

地址:和解员:李想(秘书)、高凡(编辑)010-68183101-805 邮编:

Copyright © 城市通卡网京ICP备:09038623号-6  "城市通卡网,全新平台传播通卡,引领未来"  技术支持:东云创达